首页 >> 书画杂谈 >> 评论 >>“博士书法”与“书法博士” ■亓宏刚
详细内容

“博士书法”与“书法博士” ■亓宏刚


  2009年12月,在郑州的某个书法活动中,我第一次遇到肖文飞时,有人给我介绍他是书法博士。我当时为之一振:呵,书法博士!

  2013年11月,李一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当时接待我们媒体记者的就已经有不少博士了,让我心生感佩。

  书法专业招收博士,是1993年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主持开始的。1998年,欧阳中石先生开始在首都师范大学招收书法博士后研究人员。我相信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法界的名气与他在全国最早招收书法博士是分不开的。


  拥有博士学位,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这也是拥有博士学位人的最本质特征。在一般人看来,“博士”就代表着一种高度。书法博士,无疑又给博士增加了另一种神秘感。

  在当今社会,其他专业博士的书法,人们并不会去关注他的字写得如何好。然而书法博士与其他博士不同的是,一旦提到书法博士大家就总想看看书法博士的书法作品水平怎么样?

  这次心路传拓——“乌兰察布之夏”全国博士书法邀请展引起了书法界不少人的关注。8月11日早上9点,我从武汉出发,到了北京首都机场与在京的其他媒体记者乘坐同一航班,计划晚8点飞往乌兰察布集宁机场。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飞机上看完一部电影后,晚上11点,首都机场所有航班因雷雨天气全部取消。我和十几名在京记者于8月12日凌晨1:30从首都机场出发,乘坐一辆面包车前往此次活动的目的地,到达乌兰察布已是12日早晨7点了。


  此次活动路途上的折腾着实辛苦了点,但当我走进本次展览的展厅时,我觉得值了。全国40位博士的300多件书法作品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温文尔雅、继承传统、书卷气浓。每位参展博士简历下面的“艺术心语”别有特点。有的抒发自己的习书感悟、有的阐述自己的学书观点、有的表达自己的学术立场。读来会有很多方面的启发,让观众能更进一步了解博士们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和状态。

  据说,当年欧阳中石找到启功,邀请启先生与他一起带书法博士。启功问欧阳中石先生:“什么是博士水平的书法?什么是硕士水平的书法?你能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我就和你一起带。”后来,启功先生便没有带过书法博士。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启先生觉得书法博士不一定就比其他人的书法写得好。也可以简单地认为,他觉得如果书法博士的书法写不过一般人,那么招收书法博士的意义似乎就不是很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通过对这次展览作品的阅读,应该可以对书法专业的博士作出基本肯定。这些作品有一般展览没有的静气,博士们也没有像大家所理解的“学院派”中很多学生简单直接地取法导师,而是对传统经典的学习较为深入。博士们更没有我们印象中的学究气、古板气。旅途中,薛帅杰在汽车上对大家细致入微的照顾,每次见面都能报以微笑的尤婕,还有蔡显良的率真、顾工的睿知、杨二斌的热情、丘新巧的温和等,都让我对博士这个词有了重新的认识。

  虽然说博士们的书法已经有了自己的气象呈现出来,然而博士们要在书法这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却任重道远。这次展览的作品大多以行草书见长,篆、隶、楷书出色者较少;帖学者多,碑派创作者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取法面不够宽广、不够丰富的感觉。作品内容中也很少见到自作诗文出现,给博士们的学者形象减了分。

  8月12日晚宴,与我同桌的一位女博士和另一位女生谈到书法研究问题时,她的言辞显得有些激烈:“草书怎么能提倡标准化呢?我觉得这样的研究完全不能让人理解!”我不知道她在说谁,但她的观点似乎显得有些偏激。草书虽然不能一味地提倡标准化,但没有标准的草书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那么,书法博士真正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书法博士要研究的方向是什么,书法博士能给书法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实,很多“书法博士”本科、硕士阶段并非书法专业出身。有的是学习理工科,不但与书法,甚至与“艺术”都毫无关联,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学习无线电通信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没有本科或硕士的学历经历,是按照国家规定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并通过一次历时三个小时的专业考试而直接考取书法博士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书法专业一味地单方面追求高学历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书法不同于数理化,知道一定的公式,就可以算出相应的结果。一个人书法水平的体现,需要具备多方面积极的人生素养的积累和长期且正确的笔墨实践。启功先生不愿意带书法博士的初衷估计应该也是基于这些原因吧。

  书法博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任何一门专业,离开人文本体,到底能走多远?这才是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