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谷:传统文化进课堂 “国学热”促传承
中新网兰州5月1日电 (艾庆龙)“五一”假期,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6年级学生张旭跟往常一样,铺好宣纸,拿起毛笔,认真练习书法。
张旭跟大多数中小学生一样,也有假期作业。此外,他还有武术和书法以及阅读中国传统经典作品的作业。现今,他已能熟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中国传统经典作品。
近日,记者在走访甘肃甘谷时发现,在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每年级都有一个特殊的班级“伏羲班”,此班和普通班级教学模式明显不同,除了国家规定的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外,还将书法和武术以及传统国学列为必修课。
甘谷县永安伏羲学校校长李权东介绍,“伏羲班”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教授吴鸿清于2006年9月在该校成立,该班按照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学校统一安排为原则,计划三年级之前完成常用字的认读和书写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借助中国经典书目,着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在传统意义上的‘书香家庭’消失的今天,学校承担起幼儿、小学阶段启蒙教育的责任。”李权东说,熟读国学经典,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武艺高强,只是肉眼看到的东西,深层次的是素质超群。“将富有文化内涵的书法、武术、国学经典作为必修课,进入课堂,不仅可以学习传统文化,还能拓展‘知识面’,将学习经验应用于主要课程,提升学习能力。”
当被问到是否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业时。李权东表示,从学生知识测评水平来看,“伏羲班”整体水平不仅不逊色于普通班,甚至个别方面优于普通班。“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获取知识。”
“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化,蕴藏着无数可为当代社会造福的‘宝贝’。”甘谷县教育局局长董德福认为,经过历史长河淘洗的传统文化尚未过时,可作为辅助学生成才的“利器”。
“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并非要代替主要课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完成主要课程。”董德福强调,传统文化纳入学校课程设置,在约束力和持续性的保障中,促学生做“合格”文化传承人,学生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部分”,将其“释放”于家庭、社会之中,完成文化循环影响的职能。
甘谷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永强说,甘谷教育正处于知识为重向知识为主、国粹为辅的转变过渡阶段。当地已推出书法、武术、礼乐、经典、人物“五进校园”,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准备,以求乡村学校摆脱“埋头苦教、低头苦学”的现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