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甘肃的两个中国书法之乡——通渭县和镇原县
详细内容

甘肃的两个中国书法之乡——通渭县和镇原县

时间:2017-11-11  【转载】   来自于:甘肃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之乡——通渭县


中国书法之乡——通渭县
中国书法之乡——通渭县

通渭县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332个村、10个社区,户籍人口43.98万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183万亩,海拔1410—2521米,年均气温7.5℃,年降水量380㎜左右。陇上神泉——通渭温泉日泛水量6000吨以上,地下200米处恒温113℃,地表水温53.9℃,富含钾、钠、锂、锶、硼、钙、硫、氟、氡等32种元素和化合物,是旅游、休闲、养生的最佳去处。310国道,宝兰客运专线过境通渭,交通便利。

通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通渭境内发现的古遗址和彩陶,属“仰韶”“齐家”文化。通渭人才辈出,东汉时期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诗作是我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文化名人都以能诗善书、清廉为官著称于世。当代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

通渭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中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皮影戏通渭影子腔、通渭小曲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渭平襄书画小镇列入全省18个特色小镇之一。

通渭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每逢庆寿、贺喜、婚嫁、丧葬诸事,各家都有书写悬挂牌、匾、幛、轴、屏、中堂、对联的习俗。民间收藏丰富,仇英、唐寅、董其昌、文征明、郑板桥、何绍基、八大山人、于右任、齐白石、刘尔炘、范振绪等历代书画大师的真迹,在通渭民间多有收藏。舒同、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王学仲、佟韦、李铎、刘艺、旭宇、权希军、郭子绪、刘正成等当代大家的笔墨真迹收藏更为丰富。除了民间收藏外,县博物馆、县美术馆、县档案馆等单位均有一定藏量。全县书画收藏总量估计达300多万件。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诗书传家,形成了“锄含云水笔含墨,种罢梯田耕砚田”的独特通渭现象。

一、组织机构健全。通渭县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通渭县书画协会。1991年成立了甘肃硬笔书法家协会通渭分会。1993年9月,经县民政部门批准注册,成立了通渭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会。1994年8月,成立了科级建制的事业单位通渭县书画院。 2004年7月,成立了通渭县书画艺术学校。
2011年6月,通渭县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隶属于县文联。通渭县书法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通渭县书法家协会章程》《通渭县书法家协会会费收缴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主席团成员,聘请了顾问、名誉主席等。刘宏业当选为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何飞鹏、崔富川、王志宾、刘小农、朱鹏飞、张维东、杨文波、张建国、田  军、李志强、何光琰、马青田当选为副主席,何光琰(兼)任秘书长,令志荣、刘拴昌、王永锋、王述贤、刘国玺、李国军、张凤鸣、庞效锋、张万昌任副秘书长。聘请郑俊清、景  晖、刘  铎、冉万昌、姚顺元、魏岳嵩、田应龙、牛  忠、雷  鸣、李国荣、魏宗宝、李法宗为协会顾问,张东明、王炳文、何胜江、司俊杰、何信贤、张晓燕、柴永祥、魏春贵  姚汉云、寇镇元、陈永高为协会名誉主席。县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进行了分工,并成立了各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2012年12月,中国共产党通渭县书法家协会支部委员会成立,支部委员会由5人组成,刘宏业任书记,张建国、杨文波、张维东、何光琰任委员。在县书协指导下,全县18个乡镇成立了乡镇书法协会,并依托村文化活动室建立了村级书法活动小组。县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均成立了书法协会或书法兴趣小组。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书法组织网络,为书法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创作队伍实力雄厚。全县有书法爱好者上万人。现有中国书协会员40人,省书协会员96人。县书协会员400多人。在省、市书协担任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重要职务者10余人。一大批书法优秀人才在全国及省、市各项书法展览比赛中屡获佳绩。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览以及文化部主办的“群星奖”评选中有100多人(次)书法作品入选、入展、获奖。牛忠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魏岳嵩、何飞鹏作品入展第四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王志宾作品入展世界华人书画大展(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主办),何胜江、殷望成、朱鹏飞、李志强、杨宝泉、王述贤等人作品分别入展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崔双胜获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优秀奖;魏春贵获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刘海、刘炜东、宋康康、李灵芝等中小学生先后在书法报社举办的全国少儿书画现场大赛中获“全国十佳少儿书法之星”称号。省书协举办的展览中有300余人次的作品获奖、入展(入选)。刘小农、张晓燕、张克锋、何光琰等210多人次在《书法丛刊》《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全国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和作品。先后出版了《通渭书画选》《通渭书画现象大家谈》《名人书画通渭作品集》《通渭书画精品集》《陇阳乡书画选》《义岗川镇书画作品集》《景晖书法选》《刘铎书法选》《王炳文书法作品集》等书画作品专集及资料20多部。

三、书法教育培训普及。县教育部门提出了建设“墨香校园”的号召,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书法课,并成立书法社团或兴趣小组,把书法教育列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教育的重点扎实推进。县书协组织书法家开展送书法进校园活动,先后与平襄初中、义岗中学、文庙街小学、西关小学、新店小学等8所学校建立为联系辅导学校,由书法家分组、不定期为每所学校开展有关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与生活、书法与修养、书法与健康等方面的讲座及临帖辅导、创作辅导,组织广大书法家义务创作内容高雅、积极向上、体现时代精神,勉励学生勤学励志的精品力作,送到校园,展示在学校教室、走廊和学生活动场所。指导各学校师生进行书法创作,举办校园书法展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书法艺术素养,也培养了大量的书法爱好者和后继人才。县老年大学开设书法课,每期有50余名老年学员参加学习,邀请书协骨干人员授课。魏宗宝、张高祥、李志强、曹杰英、王元、孙进等10多位县内书法家常年举办书法培训班,有的利用寒、暑假举办短期书法培训班,每年大约1000余名青少年参加专业培训。县书协每年举办书法培训班或书法专题讲座4次以上,面向社会培训书法艺术人才达1000多人次。县书协先后邀请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赵社英,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书协副主席李文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肖文飞,中国书协理事、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尚墨,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地质书协副主席、甘肃省书协副秘书长王智斌等20多名全国书法名家举办书法培训班或开展书法专题讲座,对会员和书法爱好者进行辅导培训。2014年,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通渭县工作站,开展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在通渭的招生、培训和考级组织工作,已举办4期考试,有300余人报考书法业余1至10级,56人报考专业1至3级,极大地调动了爱好者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先后有26人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学习,50多人参加了省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书法创作提高班的学习。全县书法教育形成了老、中、青、少不同年龄阶段,启蒙、深造、研创不同层次的多元结构。

四、书法活动丰富多彩。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书画事业,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通渭县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杭州、兰州等地及县内举办大型书画展览各360余次,展出作品6万余件。特别是1992年,“通渭县农民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书画界的普遍称赞。2001年,举办了“纪念建党80周年当代硬笔书法大展”,展出县内外硬笔书法作者的优秀作品300多件。 2002年,全县61名书法创作者集体创作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书法百米长卷》,先后在通渭、定西、兰州展出,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长卷》以折页形式编辑成书,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作为十六大甘肃代表团的礼物赠送给全国十六大代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2004年,甘肃省文化厅、定西市委、市政府主办,通渭县委、县政府承办甘肃省2004特色文化大省宣传周暨首届通渭农民书画艺术节,13项大展精彩纷呈,“通渭农民书画展”在甘肃省美术馆举行,展出以农民作者为主的书法作品130件、绘画作品80件。同时在县上举办了全县书画展、青少年学生书画展、古代书画作品收藏展、“通渭人家”书画长卷展、省内外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通渭籍在外人员书画作品展、西北师范大学通渭籍学生书画展等,共展出书画作品630多件。2011年以来,通渭县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这项节会已成为全省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一项特色明显、规格较高的重要活动,也已成为推动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发展、提高通渭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每年都有国内20多家新闻单位派记者参加了艺术节,并对艺术节盛况进行详细全面的报道,有力的宣传了通渭的书法事业。2015年,举办了纪念“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召开80周年全国书画展。2016年,组织通渭县书法作品参加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肃省外事办和日本国石川县立美术馆举办的“中日丝绸之路汉字文化书法篆刻展”。承办了《书法报》走进通渭活动,组织书协会员100多人参加活动。《书法报》执行主编毛羽,责任编辑窦庆勃与通渭书法创作者和爱好者面对面进行了书法创作与欣赏心得交流,并就现场展出的县内中书协、省书协会员及书法爱好者创作的40余件书法作品一一点评、详细指导,使书法创作者受益匪浅。《书法报》9月7日第35期刊发走进通渭活动专版《丝绸之路——翰墨通渭》,28、29、30三个版面全面报道了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盛况及通渭书法事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提高了通渭县的知名度。承办了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甘肃省文联“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走进通渭)书法公益大讲堂,组织200余名书法爱好者聆听讲座,选派20 名书法家参加了中国书协“送万福进万家”活动。组织书法家在县城文化广场举行庆建党95周年书画义写活动,参与承办甘肃省首届“师生书法电视大赛”(通渭赛区)的大赛。

县书协积极参与节会工作,承办组织开展现场义写、征集展览作品、布置展览等。每年广泛开展送书法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活动。县书协都组织书法家,下乡进村,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义写春联和送书画活动。先后开展送书法下乡活动60余次,给群众义写作品达6000多幅。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县书协指导乡镇及单位举办了“国税杯”通渭县法治文化书画展、鸡川镇书画展,义岗镇书画展等展览和书法活动。参与协办承办了定西市统一战线系统书画展、全省科技界书画展,全县师生书画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县老干部书画作品展,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书法美术摄影展“回乡情”马升龙个人书法作品展、董砚农“桑梓情”迎春书画展、王世昌书画作品展、李志强师生书法临帖展等展览活动。并积极组织全县书法家参加各项全国书法篆刻展以及省市书法展览和各类书法评奖活动。

五、对外交流活跃。县书协重视发展与其他省、市、县书画艺术团体的交流合作,扩大协会的知名度,宣传通渭县书法艺术。先后接待了广西桂林师专书法专业师生及青海省乐都县、安徽省长丰县、湖北宜昌市、宁夏固原市、山西省甘肃省武威市、酒泉市、瓜州县、镇原县、张家川县等省内外各级书协、考察团来我县进行书法调研考察和交流100多个。2015年1月,通渭县与山东省青州市签订《缔结友好市县协议书》,建立友好县市关系,联手做大做强书画产业。

县书协重视宣传工作,建立了书协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加强了与全国各专业媒体的联络与合作,建立了《书法报》通渭工作站,县书协主席刘宏业受聘担任《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通讯员。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通渭书法文化,展示工作成就和创作成果。先后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报道稿件200多篇。县书协还建了QQ群,微信群,为广大会员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了网络交流平台。2013年,《中国书法》杂志社主编朱培尔、编辑部副主任朱中原一行在省书协副主席林涛、市书协主席牛忠陪同下到通渭进行了考察。县书协刘宏业、刘国玺、张万昌应邀参加了省书协、《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的“甘肃书法专题研讨会”。2012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八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中国书法五千年》把通渭作为西北地区三个采访点之一进行拍摄采访,将通渭书法艺术发展及书法产业开发情况摄录播出,在全国书法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经通渭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在通渭县免费开通,并与通渭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既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又用电视传播方式放大和宣传通渭书画品牌,推动通渭书画走向全国。 2014年8月,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与通渭县合作举办了《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通渭》大型电视现场活动,有力宣传了通渭书画。同年,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与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签约,开设《悦心书画苑》栏目,每周播出1期,全方位宣传报道通渭书画产业发展情况,目前已累计宣传推介通渭籍书画人才90人(次)。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创办了《通渭书画》双月刊,已出版发行11期。
贾平凹的《通渭人家》等文学作品、张贤亮的“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题词及一些反映通渭书画艺术和书画产业发展的报道,极大地提升了通渭书画品牌的知名度。各类书画活动的开展以及全国著名书画家的来通渭参会、交流、讲学,进一步扩大了通渭的影响力,加强了地区间的书法艺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通渭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六、书画市场繁荣。通渭着眼于增强书画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加大展览场馆、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以“書”字为标志的县文化广场,并在县文化大楼配建680平方米书画展厅1个。投资3.6亿元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和悦心美术馆,已入驻画廊239家。建成了投资2.8亿元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总投资6000万元的书画文玩城。通渭“平襄书画小镇”被列为甘肃省18个特色小镇之一,规划投资36亿元,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和国家级书画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目标定位,建设集书画文化、温泉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中医文化、拓展训练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基地,部分子项目已于2016年开工建设,其中“墨香广场”计划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项目力争于2020年前建成投入运营。

成立了通渭县悦心国际书画有限责任公司、通渭县悦心国际书画村、通渭县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公司等骨干企业。全县现有画廊和装裱店450多家,培育懂鉴赏、善经营的书画经纪人1000多人,初步形成了集创作、交流、装裱、销售为一体的市场化格局,通渭县已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书画作品集散地。同时,书画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文房四宝、装裱材料经营及图书报刊销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全县现有经营门店160余家。全县书画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通渭籍书画经纪人在县外经营画廊260余家,特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兰州等地建立了书画交易交流基地,有效促进了通渭与外地的书画交流。
通渭县抢抓省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市上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的书画家采风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文房四宝交易市场。

七、成功创建了“中国书法之乡”。2012年3月2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通渭县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方案讨论会,研究制定、并下发了《通渭县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中国书协《关于“中国书法之乡”推选原则和办法》要求,对创建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成员单位承担的目标任务。2012年11月8日,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副秘书长张陆一、组联部副主任段军,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副会长李木教、吴行,中国书协理事陈扶军,中国书协组联部陈志伟、蔡劲松等一行专程来到通渭县,对通渭“中国书法之乡”的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考察。考察组首先听取了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邵志刚关于通渭县书法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观看了全面展示通渭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电视专题片,并深入县博物馆、县书法家协会、书法展厅、秦嘉徐淑公园、城区部分画廊、平襄镇宋堡村、县文庙街小学、县通和初中,实地考察了全县书法历史遗存、书法创作、书法展览、书法教育、组织建设以及群众性书法活动的开展情况。随后召开了通渭县“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作总结会,考察组成员严格按照检查验收标准的要求,对通渭县申报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逐一评议,对通渭“中国书法之乡”创建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1月2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有关会议进行了评审,正式决定命名通渭县为“中国书法之乡”。并于8月7日隆重举行了“中国书法之乡”授牌仪式。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张改琴,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陆一,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副秘书长杨西湖,中国书协理事陈扶军,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少青,省文联副主席张永基,省书协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林涛,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美萍和通渭县领导出席仪式。省文联、省书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协有关负责人,县上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及县书法家协会理事参加仪式。聂成文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杨西湖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宣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关于命名甘肃省通渭县为中国书法之乡的决定》。张改琴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向通渭县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牌匾。

“中国书法之乡”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全国开展的影响很大的专业性评比命名活动。“中国书法之乡”是书法领域的国家荣誉。通渭县荣膺“中国书法之乡”称号,为通渭书法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进一步扩大通渭书画品牌效应、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渭县书法家协会自觉担当起推动书法事业发展的重任,围绕中心,积极作为,为全县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中共定西市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授予通渭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刘宏业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通渭县书法家协会被评为全县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通渭县书法家协会被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评为全省先进集体。

凝聚正能量,谱写新华章。通渭县书协将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以扎实有效、深入人心的各项工作为通渭书法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以及全县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通渭县书法家协会 供稿)



陇上墨花千万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中国书法之乡——镇原”


       镇原县古为原州,地处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大县,素有“书画之乡”的美称,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中国书法之乡——镇原”书法活动综述
 
       古老文化底蕴  孕育书法之花
 
       千百年来,镇原这块神奇的黄土地以其特有的神韵和魅力,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饮誉陇上的丹青名家。据史料记载: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王符,安定临泾(今镇原)人,少年好学,有志操,生性耿介。他在著写《潜夫论》之余,常常为乡里人写字,其书法遒劲豪放,笔雄墨秀,“求者喜不自胜,端悬于堂屋”。东汉时官拜侍御史、武威太守的李恂,也是镇原人。相传他写得一笔好字,每次回家只带一些字画条幅分赠乡友,大家视作珍宝。明正德年间进士、官拜兵科给事的许理,景泰年间任南京、四川道监察史的张凯,成化年间进士、援工部主事张琡,都是当时善书法的镇原籍官吏。他们怀着热爱家乡故土的痴情,寓民间礼俗、风情于毫端,到处留下凝重的墨迹。到清末民初,镇原的书法家大都法度严谨,技术精湛,自成一体。如清嘉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刘之霭,清末民初贡生刘炽,书法皆神逸缥缈,给人以古朴清雅、肃穆闲逸的印象。清末举人张宸枢,擅长书法,苦心钻研,一举跃入西北书法名家之列。他的楷书遒劲有力,结构严谨,笔墨饱满,入木三分;其草书亦笔法潇洒,气势磅礴,墨触圆润,形体秀丽,见者爱不释手,争相求之。张炳麟擅长书画,书法刚劲、潇洒、秀丽,其墨竹风、晴、雨、露分明,竹杆斜直适中,竹叶稀疏合度,给观者以雨后新篁万杆、清新聪目之感。张玉玺善行书,字体饱满,笔力雄厚。焦国理以柳体草书见长,行笔娇若惊龙,飘若浮云,骨力遒健,结构严谨。民国中叶,张文德和蒋瑞清的书法,师承颜、欧,丰腴妍润,气度不俗。张继先、焦国宝的楷书秀丽潇洒,张三元的篆隶苍劲古朴。他们的书法作品,典雅清新,各领风骚,盛名陇上。
 
“中国书法之乡——镇原”书法活动综述


       镇原不但历史上书法名家荟萃,而且这里的人们大都酷爱书法,从政府到民间都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自古到今,每逢庆寿、贺喜、丧葬诸事,各家都有书写悬挂牌、匾、幛、轴、屏、中堂、对联、条幅等的习俗。镇原县民间收藏颇丰,宋徽宗、唐寅、文征明、黄慎、郑板桥、廖培坤、何绍基、李藩、八大山人、新罗山人、于右任、齐白石、刘尔炘等历代书画大师的一些笔墨真迹,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镇原藏家之手。一些农家不比积攒余粮,也不比存款多少,而看谁家收藏的名人字画多少。在镇原县临泾乡、孟坝镇、南川乡,不少群众还有专门存放书画的柜子和木箱。有的人家连给闺女找婆家,也要把男方家有无字画作为条件之一。走进城乡任何一家,几乎没有不悬挂字画的。

       近年来,镇原的书法创作更加活跃,习字研帖盛况空前,一批功力深厚、独具特色的书法家脱颖而出,在甘肃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诸如赵宝玺、张明华、慕世旺、祁世权等老年书法家,临池不辍,辛勤笔耕40余载,其作品被德国、法国、瑞典、新加坡等国收藏家收藏。郑墨泉、王博如、金希明、张永琦、焦宏泽、张维新、张锋、段建华、董小宁、马立武、张波、叶鲲、刘勇、刘鹏飞、蔺文星等一批中青年书画家后来居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镇原县从事专业和业余书画创作者达到4000多名,国家级书协会员30名,省级会员85多名,市级会员150名,县级会员450名。有100多人(次)的书法作品在省内外获奖,210多幅作品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60多人(次)的作品被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收藏。全县书画爱好者达7万户。

       创建书法之乡  弘扬传统文化

       被誉为书画之乡的镇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书法队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机构健全,各种类型的书法团体遍布城乡,书协、文化艺术单位和民间书法组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法组织网络。1983年成立了镇原书画协会,有会员118人;1986年10月1日,成立了兰州飞天书画学会镇原分会,有22人被接收为会员。1991年,成立了甘肃硬笔书法家协会镇原分会。不少书画名家被接收为省群众文化学会、省书协、市书协、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陇东书画学会会员。1986年—1988年,镇原县书画学会多次组织本县有成就的书法作者到陕西黄陵、兰州、平凉、安口等地进行交流活动。2004年成立了镇原县书协和镇原县老年书画院,吸收会员100多名。健全的组织网络,保证了镇原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创作队伍不断庞大,书法水准不断提高,不但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使镇原书法之乡更加名副其实。
 

“中国书法之乡——镇原”书法活动综述
 

       2006年,镇原县委、县政府将申创“中国书法之乡”工作纳入工作规划,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申创中国书法之乡实施方案》,成立了镇原县申创“中国书法之乡”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办理业务。人大、政协领导献计献策,积极参与。2007年8月,镇原县委、县政府向甘肃省书协和中国书协递交了申请报告。并多次向省书协汇报情况,递送材料,多方衔接,积极争取省书协的大力支持。2009年,申报“中国书法之乡”工作得到了省文联和省书协的认可和首肯,并向中国书协推荐,递交了申请报告及《申报书》。申创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对基础性工作作了进一步完善。2009年底,中书协领导莅临我县实地考察,对我县的申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0年6月,“中国书法之乡”终于花落镇原。

       镇原是一个十分重视书法教育的大县,早在康乾朝镇原贡生张继孔就捐资成立中峰书院,把书法教学作为学生的专修课。直至新中国成立,镇原县始终把书法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坚持在小学、初中开设书法课六十年不间断。中小学生以能写一手好字为荣,出现了双休日家长带孩子学习书法的良好风气。县上还积极组织一批书法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坚持长期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书法课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各学校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练习书法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融趣味性、娱乐性于书法教学为一体。镇原县书协带领书法爱好者深入中小学校,义务开展书法讲座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之乡——镇原”书法活动综述


       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镇原县更加注重全民书法普及提高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镇原县文联针对全县书法创作中存在的理论缺乏、观念陈旧等问题,2007年组织举办了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镇原研究班,招收学员80多名,其中本县学员达到50多名;邀请了刘文华、齐作声、李松等6名著名书法家进行授课,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书法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水平。经过多方筹备,镇原县文联成立了镇原县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由两名书法名流对学员进行书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先后招收学员14期400多名。部分学员参加了全省乃至全国少儿书法比赛并获奖。

       活动丰富多彩  彰显书法魅力

       镇原文联成立较晚,开展工作时间短。如何开展工作没有经验可循,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为此县文联克服困难,不断创新思路,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书法活动,鼓励书法爱好者参加各项赛事,积极开展创作,增强镇原文化的影响力。近年来,一大批书法爱好者的书法作品在国家、省市书协组织的各种展览中屡次入展并获奖。镇原县书法家张波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全国首届张芝奖中获最高奖;镇原县书协主席张锋的书法作品入展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第三届中暑书法“兰亭奖”及甘肃书法晋京展;张永琦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大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董小宁书法作品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尧山杯”新人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篆刻展、全国第二届篆刻展、全国首届楷书展;马立武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铁人杯”书法作品展、第九届全国书法大展;刘勇的书法作品在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和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中入展;段建华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西部书法篆刻展;叶鲲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平复帖”全国书法篆刻展、“三苏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刘鹏飞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第三届西部书法展;蔺文星书法作品入展“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西峡颂全国书法篆刻展;张博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全国第七届楹联展;郭伟峰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之乡——镇原”书法活动综述


       在县文联的积极组织下,县书协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2012年先后组织举办了张维新学员书法展;觅石书法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书法展;张波书法展;李国平女士书法作品展;“潜山书韵—三十人书法提名展”,并设计印刷出版了《潜山书韵—三十人书法提名展作品集》。2013年,先后组织举办了张斌锋先生个人书法展、祁世权先生个人书法展和中国梦·笔墨情孙志春五体书法展暨《书法论文集》发行仪式。5月16日,“弘扬华夏文明·传承书法经典”中国书法之乡全国十八县(市)书法巡展在镇原县隆重开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同志参加了开展仪式。展出的作品诸体兼备,风格多样,特色鲜明,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书法之乡整体创作水平的一次代表性展示,也是中国书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汇报社会、奉献人民的品牌性活动。书法巡展活动的成功举办,给镇原人民提供了一次弘扬华夏文明、推介宣传镇原、加深中国书法之乡兄弟县(市)学习交流的重要机会。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节假日和冬闲时节,县文联和县书协组织书画小分队深入乡镇村组,为农民群众送文化。几年来,免费为群众书写对联、书画作品8000多幅。为了配合县上的新农村建设,镇原县文联和县书协组织10多名书法家,冒着严寒,利用一天时间,为镇原县临泾乡良韩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居民现场创作书法作品150多件,并全部装裱上墙,为村民新居增添了高雅的文化气息。

       同时,镇原积极鼓励书法爱好者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交流。先后邀请了吴善璋、聂成文、沈万胜、于志桐、翟万益等60余名国家级书法家前来镇原进行书法交流活动,拓宽了镇原县书法家的视野,达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许多书法爱好者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持“走出去”,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交流培训活动。近年来,全县有14人次分别参加了中国书法院、洪厚甜导师工作室和中国书法之乡联谊培训班等培训活动,取长补短,学到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中国书法之乡——镇原”书法活动综述


       镇原县文联注重当好文艺工作者的“娘家人”。注重提供各种服务,充分发挥引领倡导作用、组织协调作用、桥梁纽带作用、交流促进作用、培养推荐作用,组织书法爱好者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同时把上级组织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要求传达下去,把文艺家的心声、要求收集起来,反映上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凝聚到文艺事业发展中来。在镇原县文联和县书法家协会的关心和重视下,一批老书法家矢志不移,发挥余热;一批中青年书法家也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取得了新的成绩。并有一批新人加入各级协会,不但壮大了协会组织,而且成为镇原建设文化大县的生力军。

       如今,书法艺术已成为镇原县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经济交往、联谊会友的重要礼品,也成为镇原县一张高雅的文化“名片”。可以预见,镇原的书法艺术一定会走出陇原,成为神州大地艺术园中的一朵娇艳奇葩!

(镇原县书法家协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