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杂谈 >> 杂谈 >>东晋、北魏、高昌:楷书风格之一体性
详细内容

东晋、北魏、高昌:楷书风格之一体性

楷书是书法学习打基础的字体,对于楷书的认识决定了如何学习楷书,学到怎样的楷书,也就意味着有没有打好学习其他字体的基础。小楷和唐楷都不是楷书原本的自然状态,我们必须要溯源其本然状态。东晋、北魏与高昌的楷书风格呈现为一体化的总体风格,这才是楷书最为自然的生存家园。

这里要探讨的是楷书的本来面貌问题。通常我们将楷书分为魏碑、唐楷与小楷三大类型。显然,魏碑、唐楷是楷书不同阶段的不同风格类型;而小楷则是指尺寸较小的楷书形态,是以钟王为代表而发展下来的字体形态,有其内在演变脉络与相应共性,不同于魏碑、唐楷的类型差异。

对于我来说更为关注的是唐之前的楷书形态。小楷是更为实用的书体形态,被限制在有限的书写空间中,应该说是对较小书写面积的适应。在特定政治环境下以书碑为功用的唐楷也是对书写功能的适应。因此,真正的楷书自然(书写自然)形态存在于唐以前的非小楷形态中。

一、东晋、北魏楷书风格的一体性

王献之最为著名的楷书作品是《洛神赋十三行》,此外并无楷书遗迹传世。在《万岁通天帖》中《廿九日帖》是王献之的行书摹本,不是小楷形态,其中有不少字形保持着较强的楷形,可以作为对其楷书形态与风格考察的依据。

虽然王献之过世那年(386年)才有的北魏,但是后三十年的北魏碑志刻石中仍然有着与王献之同样风格的楷书形态,而且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廿九日帖

李璧墓志

廿九日帖

司马景和妻墓志

廿九日帖

李璧墓志

廿九日帖

张猛龙碑

廿九日帖

张猛龙碑

廿九日帖

张猛龙碑

二、北魏、高昌楷书风格之一体性

吐鲁番出土高昌墓表是流传至今的手写遗迹,反映了当时书写的真实面貌。将其中的一些墓表与北魏碑志比较,有着极为相似的楷书风格面貌。

李璧墓志

高昌任法悦墓表

高昌张买得墓表

李璧墓志

高昌任法悦墓表

高昌王阇桂墓表

李璧墓志

高昌任法悦墓表

李璧墓志

高昌王阇桂墓表

李璧墓志

高昌任法悦墓表

李璧墓志

高昌任法悦墓表

李璧墓志

高昌王阇桂墓表

李璧墓志

高昌王阇桂墓表

三、一点判断

高昌任法悦墓表

高昌王阇桂墓表

李璧墓志(局部)

《司马景和妻墓志》,北魏延昌三年(514)刻。

《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520)刻。

《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522)刻。

《高昌任法悦墓表》,高昌延寿十一年(634)书,唐太宗贞观八年。

《高昌王阇桂墓表》,高昌延寿十三年(636)书,唐太宗贞观十年。

我们并不知道王献之书写《廿九日帖》的确切年代,如果从王献之的卒年算起,到《高昌王阇桂墓表》的书写有着250年时间。《高昌王阇桂墓表》后17年褚遂良书的《雁塔圣教序》立碑。初唐时流行的书风已经完全不同于北魏、高昌了。初唐楷书风格是受到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影响的结果,这是唐太宗倡导而形成的。行书影响下的法度化楷书完全不同于楷书的本源状态。

从王献之代表的江南、中原的北魏以及新疆的高昌国,无论东西南北曾经流行的都是风格上较为一致的楷书形态,这才是真正的楷书本来面貌。而这样的书法面貌,至今应该以为数众多的北朝碑志为代表。北朝碑志从其出现到退出历史舞台也有着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且存在着地方差异。我们应当选取其中优秀者来把握时代的风格,把握楷书本来的内涵与本体规定。我们对于北碑的师法是从历史的高度来着手的,这也应该是康有为“卑唐”后的真正目的,他自己未能对此真正把握,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