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明代时期年画影响日本“浮世绘”
详细内容

明代时期年画影响日本“浮世绘”

杨柳青镇位于天津市西,镇北境内河道杨柳密布,名“柳口”,因此更名为“杨柳青”。

 

            杨柳青镇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是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商业繁荣,被誉为北国小江南。

        杨柳青年画据传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戴莲增、齐健隆两家年画店开办最早,还设有分店。清代中叶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

康熙、乾隆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等过程,即为“半印半画”,要众人通力合作完成。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 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上,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 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 独自的艺术价值。

杨家埠年画

兼具南北艺术特色

           杨家埠村距山东潍坊三十里,是山东东西部的交通枢纽。杨家埠年画约始于明代中后期,清朝中叶形成规模,至清朝后期已有画店近百家。

         杨家埠年画远销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生意兴隆。兴盛时的每年秋天,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埠。晚上,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 每年前来选购画作的商贩多达数千人。当时,卖画兴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词有:“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啰嗦。赊账如同 三结义,要账就像请诸葛。”形成了杨家埠村十分热闹的气氛。

杨家埠年画浓彩,重喜庆,多反映风俗和日常生活,其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

            杨家埠年画在制作技法上受到杨柳青年画一定的影响,同时与桃花坞年画也互有影响。因此,杨家埠年画兼具北方的质朴明快与南方的雅致秀丽等艺术特点。

朱仙镇年画

曾获鲁迅多次赞扬

           朱仙镇年画由宋代汴京年画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线条粗犷,形象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严肃端庄。

         朱仙镇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年画,自宋朝至今,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艺术风格。现代版画家刘岘对朱仙镇的木版 年画极为关注和喜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为鲁迅研究和论述我国的版画艺术提供了不少朱仙镇木版年画。鲁迅不止一次地赞扬朱仙镇年画的特色,更称赞其 木刻刀法雄厚、朴实,称之为富有民族色彩的艺术作品。

桃花坞年画

影响日本“浮世绘”

           苏州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代,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画工与雕工结合,版刻已臻完美,被称为“姑苏版”年画。

          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桃花坞年画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年产达百万张以上,行销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苏州桃花坞年画声名鹊起,与天津杨柳青成了我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的中心。

     由于年画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到日本、英国和德国,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此外,像河北武强年画、陕西凤翔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湖南滩头年画等,也都是我国重要的年画生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