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杂谈 >> 杂谈 >>山水画杂谈
详细内容

山水画杂谈

山水画杂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国人喜欢山水,耽于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著名者当为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自古歌咏山水的诗词文赋,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如此文人墨客还兴犹未尽,他们特意开创了一个新画种,山水画。

国画逐渐发展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画种,其中山水画所占分量最重,山水画出的大师也最多。名家辈出,星汉灿烂,这在世界各国是没有的。而东瀛等国的山水画也源自九州。

先贤们把崇山峻岭化为咫尺千里,把万里江山浓缩在画卷里,绫绡中,那长江万里图,庐山高,潇湘图,万壑松风图,富春山居图等大师们精品力作让人见之,顿感河山壮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文人雅士们绘画咏画,更是聚一生之精力,财力收藏各种名画,这才使古画虽千年飞度,而传承有序,有些竟然甚至没有丝毫损坏,这又牵涉到中国的宣纸的功劳,洁纸雪笺,纸寿千年。

在众多的收藏家中当然也有过激之举,唐太宗竟然把兰亭序等国宝葬在自己墓穴中,而那彪炳千秋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竟在明朝收藏家吴洪裕撒手人寰之际要把名画焚毁,不是他侄子抢先一步,从火中取出,一代宗师的经典之作恐已成灰烬。乃归于上苍冥冥为之庇佑。

画家把山水画的构图大概分成高远,深远,平远三种,为表现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向背,形成了皴擦的笔法,表现山的风貌技法有披麻皴,斧劈,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等。此外还有众多的理论书籍作问世,南北朝谢赫《古画品录》北宋山水画家郭熙理论著作《林泉高致》谢赫在书中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

 

     李思训,唐代杰出画家。开创金碧山水画。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荆浩、关仝,史称“荆关”,  南方山水画的开创者董源、巨然被画史并称“董巨”, 四人为五代、北宋间的四大山水画家。巨然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万壑松风图》、《层崖丛树》等图。荆浩著有山水赋“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其格也。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高与云齐;远水无波,隐隐似眉。此其式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石分三面,路看两蹊,树看顶宁页,水看岸基。此其法也。......”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龙宿郊民》关仝传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

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

南宋四大家是  李 唐,刘松年,马 远 、夏 圭。

马 远 、夏 圭的画作多是偏于一角,或半边。构图清新奇特,或寓意南宋偏安临安。唯半壁江山而已。代表作有《溪山清远图长江万里图。《远山岸柳图》

元代四家,为首者,一代宗师黄公望号大痴原姓陆。余有吴 镇,倪 瓒,王 蒙。此外赵孟頫也是元代首屈一指的书画大纛。

明四家为沈 周。唐 寅(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仇 英。蓝 瑛,董其昌也堪以为伍。

清四家有王时敏,王 鉴江苏太仓人。王 翚 江苏常熟人。王原祁,王时敏之孙。吴 历 江苏常熟人。恽寿平,武进人。与“清四王”有“四王吴恽”之称。

朱 耷,即八大山人,明宁王朱权后裔,,与清弘仁、髡残、石涛并为“清四僧”。 石涛的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及其画论影响深远,而朱耷作为明宗室后裔一直对明亡耿耿于怀,终身不与清廷合作,所画山水都是残山剩水,书画签名也颇似哭之,笑之。以寄托心中的哀思与愤颟。

龚 贤为金陵八家之首。明朝士人,清季,隐居不出,卖画课徒,生活清苦落魄。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

他以五代董,巨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结合自己对自然观感,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对后世尤其是金陵画派影响很大。

他曾在南京清凉山购置一庭院,现清凉山公园扫叶楼就是他读书作画的地方。

中国历代珍贵书画除少数散落在民间,多数被皇家搜罗至皇宫艺苑。到清时臻于极致,清朝的皇帝几乎个个都迷恋于此,乾隆皇帝建立了三希堂画室,并热衷于在历代珍品上题咏。而末代皇帝溥仪视国宝为已有,经常从宫中偷运出书画古玩珍品。

而到了抗战时期,敌寇又觊觎故宫珍稀,于是国民政府决定把宝物南迁。 

民国政府从“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筹备,先决定运往上海租界存放。当走到南京时,有人反对,觉得去租界存放,不妥。最后,继续运到上海,同时在南京修建保管库。1937年底,由上海运到南京存放的文物,又分三路先后西迁。
  第一批走南路,共80箱。从南京到汉口,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存了5个月,后到贵阳、安顺,最后又疏散到四川。
  第二批走中路,文物最多,9331箱。从南京到汉口,,再从宜昌到重庆。由于敌人对重庆轰炸得比较厉害,遂又疏散到四川乐山。
  第三批走北路,7287箱。从南京用火车运到徐州,从徐州经陇海线又到宝鸡、汉中。在汉中待了一段时间,又运到成都,最后运到四川峨眉县。
  抗战胜利以后,文物开始东归。先集中到重庆,再分批运回南京。49年,大部分文物精品整箱乘坐海轮到达宝岛。北京故宫的文物是49年后留存在南京等处,还有就是陆续由散落民间收集之,以及捐赠而最终完善的。

神州千年收藏聚集的文物精品分放在海峡二处,隔海相望。

值得一提的是,宋元二朝所有名画精品基本都在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