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
详细内容

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

    本报杭州讯 俞越 通讯员 李雯 3月12日,由浙江美术馆、四川博物院共同主办的“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展览以明末清初文人书画家为主体,上衍明嘉靖时期书画藏书家、武汉汉阳知府的孙克弘,下至清光绪年间翰林院修撰的夏同龢,横跨300多年的历史。此次展览是浙江美术馆和四川博物院继“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后的再次合作,也是浙江美术馆建馆以来最丰富的一次古代书画展。

    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的作品是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能镇得住的优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展品,都是馆长与学术部等相关人员到四川博物院亲自挑选,其中不少作品在四川博物院也难得一见。如浙派蓝瑛仿吴镇山水,骨法刚劲;陈老莲造右军典故,造型夸张,笔调静穆;收藏巨子兼书画家项圣谟,绘桐荫高士,观鹤鸣天;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诸家隐逸高格的作品;王翬、王原祁、恽寿平的精品力作;巴蜀画家龚晴皋的山水册页均出现在展览中。书法作品则有“清四家”刘墉、粱同书娴静平和、温文而雅的行书;碑学巨擘邓石如的隶书;何绍基宽博疏阔的行书;以及王澍、张之万、郭尚先、吴大徵等名臣的书法。

    其中,浙江元素也不少。陈洪绶、蓝瑛是明代浙派的代表性人物,此外,乾隆间吴门画家郁希范的22开的册页《西湖胜景图册》,讲述了晋代书圣王羲之爱鹅故事的陈洪绶《右军拢鹅图》等作品,熟悉的景致、耳熟能详的故事,相信会让观众产生共鸣。

    明清书画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总体而言承续了唐宋元的风格体貌,摹古与开拓并驱,以地理区域划分,形成了多个绘画流派。明初承宋制,重设画院,追踵“南宋四家”的旧绪,赵原、边文进、林良、吕纪等受命宫廷,创立“院画”派系。戴进、吴伟易苍劲水墨树起“浙派”旗帜。嘉靖以后,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另辟“吴门画派”,振兴文人艺术,靡然成风,称为明代书画之圭臬。董其昌、陈继儒、赵左寓禅理于画史,创“南北宗”论,后来形成了松江、华亭派。蓝瑛师浙派再开“武林派”门庭。徐渭、陈淳号称“青藤白阳”。

    明季变革,隐逸之风盛行。陈老莲、崔子忠等画家追摹汉唐,静穆古雅,怪诞讥世。而矫矫不群者无过于“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他们遁迹空门,追求悲愤苍凉画风。又有“清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引领清初艺坛,左右时风,被时人目为“正统”。清代中叶,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继承明遗民的抗争精神,孤高自傲,崇尚大写意,画风与宫廷正统拉开距离,开启了清季民国野逸画风的序幕。

    明清绘画谱写了古代书画史上传统艺术的璀璨光泽,同时也被视为开拓近现代书画艺术格局的基石。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此次展览是对明清绘画流派的一次梳理。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交流,更希望展览既能让普通观众感兴趣,又能给当代的艺术家以借鉴。”斯舜威表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