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杂谈 >> 评论 >>【直言批评】一流的梦想:谈中国的美院教育
详细内容

【直言批评】一流的梦想:谈中国的美院教育

时间:2018-08-25   作者:彭德  【转载】   来自于:中国美术报网    阅读

彭德 书房.jpg

彭德

美术史论家、批评家,现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编《美术思潮》《 楚艺术研究》《楚文艺论集》《美术文献》等。出版论文集《视觉革命》、专著《美术志》《中华五色》。


一流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巅峰境界,而是一个不断被质疑和更新的开放结构。中国的美院都在追求一流的名气,它们离一流还有多远?一步之遥还是十万八千里?十万八千里对于孙行者只是一个筋斗的距离,不过即便有了孙行者,也会被戴上镣铐。这镣铐就是旧的思路和习惯。反其道而行之,一流的美院才可能出现。

学生是孙子还是上帝?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买方,学校是卖方。学校提供知识,学生掏钱求学,彼此形成市场和顾客式的供求关系。不过,市场中的顾客是上帝,学校里的学生是孙子,简称学子。这种被颠倒的关系,在中国至少延续了三千年。中国当代美术教育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确立学生的自主权。

由学生决定教学方向,由学生挑选教师,由学生挑选教材,就是自主。比如欧美的旅游美术,早已应运而生。中国是一个潜在的旅游大国,有些考生想学旅游美术,但居然没有一所美院涉及这个热门专业。而今的美院,仍然充当着旧式教学思想的大本营。比如美院招生,硬性地要求考试外语与政治经济学。美术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语,它同外语有什么关系?欧美美院的学生考汉语吗?政治经济学同美术不能说没有关系,但比它关系更直接的学科,至少可以列出十门。美院不是培养政客的地方,考政治经济学干什么?这种招生要求,被考生和校方谴责了这么多少年,怎么就奈何不了它?是谁在制订这种扼杀中国美术教育的招生标准?怎么就没有人出来管一管?

一流的教师还是一流的摆设?

各个美院都在招兵买马、高薪聘人。南京师大美院为了申报博士点,用年薪10万挖走了浙美的范景中和曹意强。据说二人递交请调报告时,院长潘公凯哭了,说你们要是调走,我就辞职。清华美院为了超出,用年薪20万调陈丹青和川美的岛子。罗中立说为了岛子的前程,不得不放。他说这话时,无奈而又伤感。前不久有人对我说,有一所二级大学的美术系招聘人才,年薪60万左右。金钱对于学者,固然多多宜善,但这种做法还停留在春秋战国网罗人才的水平上。高薪挖人的负作用,造成院校之间相互拆台的关系,造成引进教师同原有教师的对立,而年薪的无序攀比势必导致美院的分配失衡直至财政崩溃,更严重的是使得具有整体潜能的人才群分裂,变成相互掣肘的对手。古希腊雅典城邦只有几万人,但出现了一个梯队式的人才群,其学术成果影响人类的进程两千多年。当代中国的美院师生的总数,超过了雅典城邦的总人数,有义务留下一笔永垂不朽的美术遗产。

人才不能垄断,人员的迁徙不可避免,教师不是学校的私有财产而是合作者。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失去人心。尽管如此,我却主张人才流而不动,也就是让他们采用讲学的方式周游四方,不必调动。能不能统筹调度一流人才?即先由学生通过无记名投票,在美术界分别挑选一批学识渊博、富有创见、能言善辩的讲演高手,有计划地在各地巡回演讲。讲演费比现行的课时费即便高出几十倍,总开支也不会超过高薪聘人的费用。

美院现行的用人制度,没有摆脱旧式的人才观,习惯于求全责备,结果总是让有人缘而无才气的人走运,让有个性、有棱角的人才倒霉。因而院长应当享有一项独裁权,给那些在考评中不过关的才子发放绿卡。比如著名画家王华祥评居然评不上副教授,就是一个显例。王华祥肯定不是八面玲珑的好好先生,更不可能是吴天祥之类的角色。但美院要的是自由氛围和创造活力,要的就是王华祥这种人物。美院眼睁睁地看着他下课,岂不是自杀吗?

一流的院长何处寻?

中国的美院没有专业化的院长。教育界物色美院院长,常常挑选顶尖画家。这种作坊观念至今没有变更的动静。本来是一个杰出画家,却让他转岗当院长。当了院长,时间消耗在行政事务之中,画画变成业余活动,他的艺术形象就会黯淡,而这个形象正是激发美院学生直至整个美术界奋斗的目标。其结果,中国官场多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六品官员,中国画坛少了一个屈指可数的人物。画家当院长属于自我牺牲,更要命的是容易造成学阀治校,使周边的人一道牺牲。凡是画家都有艺术倾向和偏爱,如同饮食习惯一样,毕生难以改变并具有排他性。一旦当官,就会有一群人围着他捧场,助长他的排他性,致使周边的异已者统统牺牲。这是中国官员的常见病,美院院长想要避免,难度很大。比如徐悲鸿推崇写实,将马蒂斯往死里骂,斥之为“马踢死”。这类例子很多,收集起来可以编一本书。

专业化的美院院长,专业知识是美术教育学,基础知识是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生态学、青年学、人才学、管理学、未来学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史。美院院长当然要熟悉美术史,但不必从事美术创作和评论,以便对各种美术现象保持中性的姿态。有人会质疑:全世界的美院院长都是美术家,当得不是好好的吗?不也都在追求一流的美院吗?答辩:目前所说的一流,只是现实的标准而不是理想的标准;换一换标准,整个思路就要推倒重来。全国的美院都在扩张势力,却没有人创办美术管理系,使之成为一流院长的摇篮。

美院的必要招牌算几流?

除了通常的教学机构与设备,资料库、美术馆、创作机构、研究机构、院刊、网站,是一流美院的基础设施和阵地。这类设施和阵地,哪一所美院称得上一流?我打听过一些美院的图书馆,都说多年没有系统地购书,藏书大都过时,同当代学术研究和出版严重脱节。同样,各个美院的创研机构,基本上徒有其名,创作与研究大都属于业余爱好。这也是功成名就的美院画家老想辞职的直接原因。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专业化而自砸招牌?硬性地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有必要吗?有成就的美术家不一定有口才,八大山人是结巴,如果让他上讲台,连他的名声也会一道葬送。

美院的院刊,大都属于印刷垃圾。它不过是一本用于申报职称的救济簿,是本院教师轮流享用的大锅饭。这类刊物的周转路线非常清晰:造纸厂→印刷厂→考评会议室→纸浆车间。平庸的院刊是种种腐败作风的载体,加以整治并不难:1.招聘专职主编,授予编辑自主权。2.本院人员想发表作品,无论教授还是院长,必须由编委会通过无记名投票加以取舍并定出等级。3.编委会由主编确认。4.凡申报职称,在本院刊物发表的作品不算数。5. 按惯例,创办或改造一个刊物,需要18个月,届时发行量上不去,主编必须引咎辞职并接受经济制裁。

众多美院网站的功能还处在原始的水平,有的全然是偏瘫。除了网上美术教育,资料库、美术馆、创研活动、院刊以及美术商务活动,统统可以上网。美院的会议室也可以搬到网上,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开会讨论、下达指示和发布决议。只要不属于商务机密和专利机密,美院的一切活动,迟早都会上网。美院的决策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被未来遗弃。

美院私有化,如何?

公办美院是一个无底洞,每个人对它的兴衰存亡,不需要承担风险。当少数人倾尽才智去填洞时,这洞不是越来越小而越来越大。我在昌平参观王华祥私人开办的美术学校,发现特别地具有活力,以致有人千里迢迢地送子女到他的学校去进修。王华祥是一位画家,不是一流院长的最佳人选,但如果让他承包一所公办美院,肯定会异军突起。理由很简单,他会放弃他所蔑视的现行美院的用人制度、招生制度、教学思想和教材。在目前的中国,公办美院的私有化,有可能使美术教育出现生机。


文章来源:@《当代美术家》《艺术教育》